入手西数1TB 蓝盘 - WD10EALS

| No Comments | No TrackBacks
2010.10.16 入手价格:400RMB 赛格电子市场5楼

上次购买硬盘都是2年之前,购入的是320G的西数,具体型号都懒得去看了,还一起买了一个刀锋的硬盘盒,花费真是不小,可惜的是这2年来这个硬盘基本没用,只是用来备份一些数据了。

2003年在广州买的西数的80G的硬盘,之前一直在公司用,后来公司管制后就拿回家服役。最初怎么也折腾不好作为移动硬盘盘来用,估计是最初的做盘方式有问题,折腾期间还买了一个R-Driver III,支持USB转IDE和SATA,价格好像在40左右,测试做移动硬盘仍然失败,实在没辙之后将硬盘全部格式化之后才好。

2个月前购入了高清播放器R1,支持USB,SATA,eSATA等接口。手中有80G IDE接口硬盘一个,80G IDE笔记本硬盘+硬盘盒一个,320G SATA硬盘+硬盘盒一个。0G的IDE加上转USB的接口线作为主力存储设备配合R1 24小时开机挂站做种,80G的笔记本硬盘则用来从笔记本拷贝电影去播放,320G的硬盘仍然做备份数据盘一直放着。

今天购买的1T的蓝盘是SATA接口,由于之前笔记本显卡虚焊,上周6拿去修今天下午才拿到机器,回来就准备折腾装上。找到了高清播放器之前随机送的SATA线,但没敢直接接上,左看右看,突然想明白SATA和eSATA的区别,google一下,附在后面。

但是之前购入的R-DriverIII的接口线可把我弄晕了,好半天才想起来他把SATA线分开了接了,电源线和数据线分离的?
之后顺便也测试了一把,用R-Driver转USB将蓝盘格式化了,暂时收起,还未想好如何规划使用。



蓝盘一些信息:
西部数据 1TB SATAII 32M(WD10EALS)/蓝盘属于西部数据主流型Caviar Blue蓝盘系列,采用双碟设计,总容量为1TB,转速为7200RPM,缓存为1TB常见的32MB。硬盘接口采用传统的SATA 3Gb/s,转速为7200RPM。 

西部数据 1TB SATAII 32M(WD10EALS)/蓝盘采用蓝色标签,表明其属于蓝盘系列,定位主流用户。从标签上可以看到,这款西数1TB蓝盘型号为"WD10EALS",拥有32MB缓存,工作电压、生产日期等信息也很详细,但用户很关心的单碟容量大小及封装碟数在标签上并不能找到,官网也没给出相关信息,这点西数一直没有改进。不过从后面的测试成绩可以判断,这款新版的1TB蓝盘是采用单碟500G设计,双碟封装的。

西部数据 1TB SATAII 32M(WD10EALS)/蓝盘采用SATA 3.0Gb/s规范设计,其PCB底板采用了现今经常使用的反面安装,可以有效地保护PCB板上的各类芯片及电子元件免受外物伤害。


http://www2.siteem.com/smbweb/jsp/news/detail.jsp?id=310663

一、什么是eSATA接口?eSATA规范解析

  虽然支持热插拨、规格更强的SATA规范已经推出了许久,但在主流市场中它一直无缘涉及移动存储市场。我们能看到的事实是:绝大部分PC系统以及零售的主板上都没有配置标准的外部SATA接口;市场上几乎买不到提供SATA外部接口的移动存储装置;如果以裸体SATA硬盘直接应用在外部,它缺少方便的电力连接装置并且本身也缺乏有效的保护,脆弱的PCB完全暴露在外面,而且由于SATA线缆只能插拔几十次,这也似乎与移动的需求并不匹配。

  然而eSATA似乎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它不牵涉到底层的复杂技术,只需要完善下接口部分而已,最终的应用形式显然是需要把硬盘配置在某种盒状装置内的,虽然SATA硬盘本身支持热插拔。业界对eSATA接口的描述就是,基于标准的SATA线缆和接口,连接处加装了金属弹片来保证物理连接的稳固性,而eSATA线缆能够插拔2000次,这也为eSATA抢班夺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其实,eSATA并什么新技术―eSATA实际上就是外置式SATA II规范,是业界标准接口Serial ATA(SATA)的延伸。注意eSATA是仅仅是一种扩展SATA接口,是用来连接外部而不是内部SATA设备。简单的说就是通过eSATA技术,让外部I/O接口使用SATA2功能,例如拥有eSATA接口,你可以轻松地将SATA2硬盘插到eSATA接口,而不用打开机箱更换SATA2硬盘。

  SATA接口的设计仅供做为使用于系统机箱内。eSATA的出现将使得用户可以在电脑外部连接SATA硬盘而不像过去只能局限于电脑内部。当然,你也可以用USB或者火线实现这一功能,但是eSATA的却拥有极大的传输速度优势:在目前的市场上,USB2.0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80Mb/s,IEEE1394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0Mb/s。然而eSATA最高却可提供3000Mb/s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高于USB2.0和IEEE1394,并且依然保持方便的热插拔功能,用户是不需要关机便能随时接上或移除SATA装置,十分方便。

  外接界面 Mbps MBps 

  USB1.1 12 1.5 

  USB 2.0 480 60 

  1394 (Firewire) 400 50 

  1394b 800 100 

  eSATA 1.5Gb/s 1200 150 

  eSATA 3Gb/s 2400 300 

  虽eSATA2接口在理论上可以达到3Gbps的传输率,不过实际应用上,受硬盘内部传输率及主板的制约,实际数据传输可能介于1.5Gbps到3Gbps之间,但仍高于IEEE 1394、USB2.0的传输速率。

  因此,快速的传输速度和方便的移动能力,在不久的将来,eSATA将取代USB2.0和IEEE 1394成为外部扩展接口的发展趋势。然而,eSATA并不是只要将一个SATA埠移到PC电脑箱后面就可以了。使用于机箱内的SATA缆线和连接器并不适合直接用于外接的方式。为确保将SATA安全地移到机箱外,并通过SATA-IO国际组织的审核,业者需要解决下列问题:

  ・预防接头在连接时发生静电放电

  ・符合FCC与CE的电磁干扰规范

  ・开发强韧的缆线和连接器组件,以支持外接式储存的频繁插拔需求(典型的台式SATA只需要安装一次即可)

  ・外部接头需加装遮蔽

  ESATA SATA台式硬盘 eSATA的优点 

  连接组态 直片插刀式 L型 避免无遮蔽的接头连接 

  连接深度 6.6mm 5mm 避免静电放电所造成的损坏 

  缆线增加额外的遮蔽层部份遮蔽提供电磁干扰保护并符合FCC和CE辐射规范 

  连接器制动弹簧二种缆线类型:基本型连接器ClickConnect eSATA的制动弹簧和ClickConnect内部连接提供更安全的连接特性 

  插拔耐用性 5000次插拔 50次插拔 更耐用的连接特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一代的eSATA规范是由参与SATA-IO的会员厂商所拟定,而遵照规范开发方案的会员,可以使用eSATA标章做为识别。初期的外接SATA方案或许未能符合eSATA规范,而唯有取得eSATA标志认证的产品才代表其遵循最新的Serial ATA规范。

  eSATA是SATA的外接式接口,但是配备更耐用的缆线和连接器。eSATA可以达到如同SATA般的传输速度,例如SATA 1.5Gb/s或SATA 3Gb/s。eSATA 3Gb/s速度同样向下兼容于1.5Gb/s,与目前台式硬盘的情况相同。由于硬盘内部的数据持续传输率已高达75MB/sec,因此USB和1394的接口速率成为外接硬盘的瓶颈。同时eSATA外设还可以在主机内部的系统崩溃后作为启动盘引导,直接将系统恢复,进一步增大其备份功能的附加值。

  相比之下,现在的PC电脑不太容易从IEEE 1394或USB接口的硬盘上启动。eSATA接口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RAID性能的发挥,在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简称PM)的帮助下,即使其接口带宽只有1.5Gbps,也足够让2个硬盘充分施展(譬如RAID 0),而如果是3.0Gbps,则可以驱动4个硬盘而不致成为瓶颈。

  要使用eSATA功能,你的PC必须拥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你的主板必须有SATA2接口,另一个就是拥有外置的eSATA转接口,比如目前华擎775XFire-eSATA主板已经整合了eSATA转接口,或你可以购买HighPoint推出外置eSATA转接口:如果你具备这两个条件,那么你只需要使用一根SATA数据将SATA接口和eSATA接口连接起来就可以你的主板实现eSATA功能。

  注意:在使用eSATA功能的时候,外接硬盘需要做一定变动,那就是跳线。目前硬盘厂商的官方网站都提供了具体的跳线指南,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EOF--

No TrackBacks

TrackBack URL: http://www.guduo.net/cgi-bin/mt/mt-tb.cgi/327

Leave a comment

Pages

May 2016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bout this Entry

This page contains a single entry by 谷多 published on October 18, 2010 10:21 PM.

出门,请忘记它~ was the previous entry in this blog.

奇怪的Proxifier和SocksCap32 is the next entry in this blog.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